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 | 人文社科学院四个团队获教学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喜讯

人文社科学院四个团队获

教学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近日,202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学创新基金项目信息公布。大学审查委员会从创新性、系统规划、项目成果、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的角度评估了所有申请。人文社科学院庄颖异教授团队彭永昌教授团队Joo Hyun Jung 教授团队陈小珍教授团队的项目获得资助。





01

庄颖异教授团队

项目名称

A Tailor-Made Machine-Assisted System for Teaching Specialized Translations

专门翻译机助教学系统


项目简介

传统翻译教学中,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接收教学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类似的文本仍然束手无策。而现行许多技术应用类翻译课程则偏重软件操练,如果不在同期的翻译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双语阅读、写作与翻译能力的培养,可能会造成学生过度依赖软件,脱离软件之后便无法独立翻译。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新颖高效的基于专门领域语料库的协同翻译教学系统,涵盖大众传媒翻译、视听翻译和金融翻译等专门翻译领域,以知识网络支持的机器辅助翻译教学模式取代以主观印象或机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除了授之以“鱼”(软件工具),更意图授之以“渔”(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年限内锤炼语言基本功,扩充文化和专业知识,拓展思维方式,从而成为能够在专门翻译领域工作的合格译员,在信息化时代令机器为己所用,而非为机器所取代。


教师介绍


庄颖异

助理教授(教学)

庄颖异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传媒翻译、视听翻译、话语分析。


朱纯深

教授


朱纯深教授自1982年起开始教授翻译,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1982-87)、新加坡国立大学(1993-98)、香港城市大学(1998-2017)任教,201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专业教授,兼任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中心荣誉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兼职教授,以及《中国翻译》和The Journal of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编委和The Translator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自1986年以来,特别是1993年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META, Target, Multilingua, TTR, Journal of Pragmatics, ITT和《中国翻译》等期刊上发表中英文翻译研究及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曾三次获得宋淇翻译研究纪念奖(2000年、2001年及2006年);近期译著包括奥斯卡·王尔德的《自深深处》和洛根·皮尔索尔·史密斯的《浮生琐记》。



张舒音

助理教授(教学)

张舒音教授是伦敦大学学院翻译专业博士,于2016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翻译专业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学翻译、翻译理论等。



02

彭永昌教授团队

项目名称

基于QM Rubric标准的中国近现代史通识课程教学创新与改进

项目简介

本项研究计划致力于引入QM Rubric标准对于中国近现代史通识课程进行持续的创新与改进。《GEA2000: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课程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不同专业、年级、海内外的本科生均需要修读本课程以达到毕业要求。QM Rubric是美国非盈利教育组织Quality Matters在2003年组织世界知名的教育专家研究制定的课程评定标准,关注“以学为主”的理念以及课程设计的“一致性”原则。该课程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被诸多大学、中学等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复旦大学将QM标准引入中国进行相应的本土化调整后推出FD-QM课程标准。
本研究计划的目标是希望将QM Rubric 及FD-QM引入到GEA2000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之中,在此过程中借助两类标准体系中针对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学业测评等方面的具体标准进行调整改进,结合本课程原本较有特色的研究型学习、家族史探索、田野考察等内容实施该项创新计划,为本科同学提供优质教学。


教师简介

彭永昌

助理教授(教学)


彭永昌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助理教授(教学)。他的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社会史、城市史、香港史、传统中国慈善问题。


李潇雨

副教授(教学)


李潇雨教授于2014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博士,从2015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她的研究领域为视觉文化研究、空间与文化政治、中国现代性。相关学术研究多次发表于《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东亚观念史集刊》、《山花》等期刊。

赵蕊娟

助理教授(教学)


赵蕊娟教授是香港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为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国基督教史。


陈琴

讲师

陈琴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讲师,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考古学初识、世界古代文明起源等课程。


刘畅

助理教授(教学)


刘畅教授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是妇女史、近现代中国社会史、文化史。


陈斌

助理教授(教学)


陈斌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助理教授(教学),他的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史、中西关系史、宗教社会史、法律社会史。


毛迪

讲师


毛迪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讲师,她的研究领域是华南社会史、中西历史、华侨史。



03

Joo Hyun Jung 教授团队

项目名称

Computer Assisted Writing Training: Adapting Reading Software to Improve Students’ Paragraph Writing Skills

计算机辅助写作训练:通过阅读提高学术段落写作能力


项目简介

段落是写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段落写作在高校学术写作中至关重要。学术论文中的每个段落都必须围绕论点展开自己的论述,将一般论点具体化,使全文观点更为明晰,增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因此,高校学生应当学会书写精炼有力的论文段落。

为使学生接触实用的段落写作范文,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开设了一门线上课程。通过阅读软件“积极阅读(Active Reading)”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读和写在文本结构分析上有诸多共性,如两者都需要分段梳理(Fitzgerald & Shanahan, 2000),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写作技巧。另外,阅读是作者与读者进行知识交流、主旨探讨的过程,组织阅读也能激励学生多参与写作(Bunn, 2013)。随着阅读和写作材料不断升级、愈发复杂,学生也能在阅读中学会使用更复杂的文法和更有逻辑的结构表达观点。

相较于仅让学生完成一项读写任务传统写作课程,本课程将通过阅读带动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更具革新性。同时,课程所教授的技巧也可以用于课堂之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在读写标准学术段落时可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生能从读到写提升能力,所学的写作技巧也适用于其它课程。最终经过课程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学术写作。


Bunn, M. (2013). Motivation and connection: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composition classroom.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64 (3), 496-516.

Fitzgerald, J., & Shanahan, T. (2000). Reading and writing relations and their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5(1), 39-50.



教师简介


Joo Hyun Jung

助理教授(教学)


Joo Hyun Jung教授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语言教学部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是第二语言写作教学、英语学术写作、ESL教师教育、ESL课程与教学。


杨旸

助理教授(教学)


杨旸教授是武汉大学和卑尔根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语言教学部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教育。



04

陈小珍教授团队


项目名称

“德育剧本杀”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体验式德育的视角


项目简介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而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些高校存在德育失效的情况,我们认为其症结在于仅仅将道德规范通过“填鸭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忽视了“直觉体验”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学生在德育课程的参与度和德育效果,我们将通过行动研究开发“德育剧本”及“剧本教学使用指南”,从而将“德育剧本杀”引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本项目希望通过体验式德育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道德生活情境出发,基于道德体验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从而帮助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生命体验。



教师简介


陈小珍

助理教授(教学)


陈小珍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渥太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助理教授(教学)。她的研究领域是古希腊哲学、先秦哲学、政治哲学。


陶桢

讲师


陶桢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讲师,他的研究领域是教育政策、高等教育、道德教育、影子教育、比较教育。


屈静如

讲师


屈静如老师是香港教育大学博士,硕博期间均取得院长荣誉状(Dean's Honour List)。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前,她曾参与公民教育和政治教科书体系相关的多项研究项目,在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包括SSCI)、会议发表过数篇论文。


林宝仪

讲师


林宝仪博士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荣誉学位),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讲师。林宝仪博士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尤其擅长田野调查,为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出具多篇社会调查报告和政策建议。她的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政治、社会治理、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


莫广明

讲师


莫广明老师是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讲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宪法学、党内法规、党的建设。


王红梅

讲师


王红梅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讲师。她的研究领域是明清妇女史研究、古典文献、书籍史。


王薛时

讲师


王薛时老师是清华大学博士,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讲师。此前曾任哈佛大学哲学系研究员(2018-2020)。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价值论、规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和政治理论。


巫依阳

讲师


巫依阳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国情教育教研室讲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当代中国政治。




END


微信号:cuhkszshs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人文社科学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